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光锥智能,作者:白鸽,授权Soraor转载发布。

2024年3月,蚂蚁集团科技商业化板块蚂蚁数科,开始独立面向市场运营。而蚂蚁数科独立之后的第一任CEO,则是蚂蚁技术老兵赵闻飙。

上任伊始,赵闻飙就对蚂蚁数科的核心战略和业务板块进行了梳理,明确要做企业数字化同路人。

独立运营一年后,蚂蚁数科发生了哪些变化?

光锥智能在梳理近一年的动作之后发现:今年的蚂蚁数科,持续向外找答案,探索科技toB服务的新商业模式,并聚焦在企业级AI服务领域和Web3(主要是RWA,真实世界资产通证化)。

image

落地层面,蚂蚁数科一方面“向外输出技术能力”:通过企业级AI服务,帮助企业突破内部效率瓶颈,实现“外部技术内化”的提效。

另一方面“向外激活资产交易效率”:借助RWA技术,将区块链能力向全球实体资产场景渗透,打破企业资产流通的地域与信任边界,让工厂设备、能源机组等“沉默资产”在全球链上市场流动。

在这套“双向外扩”的战术下,蚂蚁数科帮助企业告别内卷式升级,驶向数字化深水区。

伴随着AI+Web3两大业务板块的发展,蚂蚁数科也更加坚定地走向全球化,成为“向外找答案”的直观表达。

今年4月,蚂蚁数科海外总部落地香港,并相继在海外陆续上线Layer2区块链Jovay平台、智能体开发平台Agentar等。

未来,在蚂蚁数科的商业营收中,海外市场营收占比或将逐渐加大。

怎么做好企业级AI服务?

过去的2024年,AI行业“百模大战”,写诗作画,创意生产力尽显。面对AI行业的众多诱惑,蚂蚁数科决定重点押注AI to B,做好企业AI服务。

这也是CEO赵闻飙的决定。他自2016年加入蚂蚁集团,先后构建了支付宝和蚂蚁集团的智能风控体系,同时带领团队围绕可信AI、安全大模型等关键技术持续攻坚。

这些在集团淬炼的“技术基因”,如今正在蚂蚁数科的企业级AI服务中显现。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需要的是战略定力。

此前,蚂蚁数科已经积累了众多技术,并逐渐形成了PaaS平台SOFAStack、应用开发平台mPaaS、隐私计算平台摩斯等多款产品。

这三款产品诞生初期,都是为满足蚂蚁集团内部业务的需求,尽管后续开始推向市场,但更多的是随着市场的需求进行单点的迭代升级。

如SOFAStack,其是蚂蚁集团2015年就推出的面向金融行业的云服务,经过多年发展,SOFAStack已经逐渐进入到能源电力、制造、交通等更多行业。其他两款产品,也都经历了同样的发展路径。

迈入AI时代,三款产品也进行了迭代升级。SOFAStack从云原生走向AI原生,mPaaS从交互智能化、端运营智能化、全终端智能化等方面实现mPaaS+AI,摩斯平台则推出“大模型隐私保护方案”,旨在解决大模型应用中的数据与模型隐私安全问题。

无疑,通过对三款产品的迭代升级和统一管理,蚂蚁数科已构建面向企业AI服务的体系化能力。

除了战略定力,坚持自己一直做得好,也更需要顺势而为。

今年,企业级智能体市场逐渐爆发。4月份,蚂蚁数科发布了智能体开发平台Agentar,提供一站式、全栈的智能体开发工具,助力金融机构高效打造能够自主决策、可信可靠的金融智能体应用。

相比于其他智能体搭建平台,Agentar有3大特色:

基于可信智能体技术打造的安全可信能力,能够让智能体更可信、可靠与可优化;亿级用户金融场景中锤炼的AI技术能力,及“投喂”的亿级高质量金融专业数据,让金融智能体更专业;而零代码和低代码开发能力,则为企业降低了搭建智能体的门槛。

据悉,目前Agentar平台正在内测推出国内首个金融 MCP 服务广场,集合了超百个高质量金融信息源及智能投研服务,非技术人员也能通过拖拽的方式快速构建智能体应用。

而Agentar背后,是一套贯穿“算力、数据、模型和应用”的全栈体系化工具能力。例如,在算力层面,蚂蚁数科的智算平台,能够实现多云、多芯、异构算力资源的统一纳管与调度。不仅提升了算力利用率,还为企业提供了灵活的适配和优化路径,帮助它们应对日益增长的智算规模与性能需求。

在数据层面,蚂蚁数科推出面向长思维链数据的特色服务,具备长思维链数据的合成改成、智能标注等核心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构建行业推理模型,从而大幅提升智能体在工业级严肃场景的应用上限。

从独立的业务,到统一的产品矩阵,蚂蚁数科独立一年后,原本就是营收核心的企业级业务更加聚焦,更加融合,企业也进阶成为了AI全栈解决方案商。

RWA,数字时代的新石油

如果说企业AI服务,是蚂蚁数科在确定性的赛道上挖“金矿”。那么,聚焦RWA赛道,则是蚂蚁数科在无人区的沙漠中找“石油”。

区块链,可以说是伴随了蚂蚁数科的整个发展史。2015年,蚂蚁就启动设立了区块链实验室。

经过数年发展,蚂蚁数科早已经完成了对区块链的技术积累,并在一些场景里做了最早的商业化尝试,而赵闻飙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承袭一贯的商业化思路,把技术持续向外,走到产业深处。

赵闻飙的选择是,将新能源行业和新技术碰撞出化学反应,去年夏天,蚂蚁数科推出了面向新能源行业的RWA技术解决方案。

RWA即借助区块链技术,将实体资产上链,通过数字化和标准化的产品实现资产全球交易。在赵闻飙看来,RWA模式就像一次小型IPO,极大提升了实体企业融资的可能性。

在香港金管局“沙盒”下,蚂蚁数科已经先后帮助3家企业完成RWA业务落地,资产覆盖充电桩、光伏、二轮换电等。蚂蚁数科用技术,打通了实体资产到通证化资金的闭环。

自此之后,RWA赛道逐渐火热,包括华夏基金、京东等企业也开始进行相关业务布局。

这背后原因,一方面随着Web3的发展,聚集在区块链上的资金越来越多。而另一方面,Web3世界存在大量资金空转的现象,要把真实的、有价值的资产引入Web3世界,夯实Web3的价值面。

一方是钱,一方是资产需求,那只要保证实体资产可信、数据确权安全等问题,就可以实现实体资产的数字化流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底层区块链技术。

去年10月,蚂蚁数科首次公开了其为RWA业务打造的“两链一桥”平台;今年5月,蚂蚁数科推出面向海外市场,专为RWA交易打造的高性能Layer2区块链Jovay。此举意味着, RWA将步入“毫秒级可信交易”时代,全球流动性进一步增强。

image

据悉,截至目前,蚂蚁数科已将1400万台新能源设备“搬上区块链”,形成全球最大的新能源链上资产平台,它实时映射和链接起了物理世界的绿色能源,为能源资产RWA 奠定了基础。

但RWA业务现还处于探索期,整个市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不过,在区块链技术和实体经济结合的大方向上,蚂蚁数科的投入都始终坚定。

未来,随着监管框架的完善和技术成本的下降,RWA有望成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经济的枢纽,让中国企业在Web3全球化竞争中占据“产业化”这一战略制高点。

全线出海,全球“结果”

从行业发展情况来看,如果说AI是现在时,那么RWA就是未来时,两者都充满了想象力。

这一想象力不仅仅出现在中国内地市场,事实上,赵闻飙也曾说过,“蚂蚁数科一直是一家立足全球化的企业。”我们不难看出,在业务上,蚂蚁数科的双引擎是企业AI服务和Web3;在市场上,蚂蚁数科发力全球化战略,也在加速海外市场的业务布局。

今年4月,蚂蚁数科正式在香港设立海外总部,作为蚂蚁数科链接海外业务的桥梁,立足香港,布局全球。

相比此前单一技术或业务的独立出海,今年蚂蚁数科可谓是要“火力全开”,让业务在全球区域全面开花结果,实现科技toB服务的规模化落地。

在日前举办的迪拜金融科技峰会2025上,蚂蚁数科宣布旗下企业级AI产品全线出海,包括智能体开发平台Agentar、多端开发产品mPaaS以及安全科技产品ZOLOZ等。

蚂蚁数科国际业务负责人陈逸石直言,“我们将加大海外本土化运营策略,助力更多海外机构能享受到技术创新带来的发展红利。”

目前,蚂蚁数科已经联合300多个合作伙伴,服务全球超过1.3万家企业客户,覆盖亚洲、中东、非洲、欧洲等24个国家和地区。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海外业务的“开花结果”,也意味着海外市场营收的增长。此前,赵闻飙也始终看好海外市场业务营收,并表示海外业务将占据总体业绩营收的20%。

蚂蚁数科发力海外市场,也是独立面向市场运营后,商业化大考之下的新市场增量。

赵闻飙上任一年来,蚂蚁数科通过技术向外、全球化拓展、RWA 深耕等举措,企业数字化能力,大步跨进。

做难而正确的事

从金融中来,到千行百业去。

蚂蚁数科起源于支付宝及金融行业的服务经验,底层的核心就是可信技术。

蚂蚁数科CTO王维说,可信智能体是产业AI规模化落地的“必选项”。而RWA的产品化、商业化,需要链上链下的可信闭环。

独立运营后的第一年,蚂蚁数科开启AI+Web3的双线作战模式,逐鹿新征程。

其中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无论是可信AI,还是可信RWA,都是在帮助企业和行业寻找确定性发展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