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AI新榜,作者:阿虎,授权Soraor转载发布。
前阵子大火的“AI届拼多多”DeepSeek,在走红之后又出现了不同的争议。
一边是网友们没玩明白这个模型,一边是技术出身的博主们大肆吹捧“DeepSeekV3优雅”,甚至雷军都下场招揽DeepSeek的AI人才,一度成为了“小米严选”。
我们也很好奇这一开源AI模型究竟表现如何,就去网上冲浪了一番,发现有科技博主下场详细分析了一波DeepSeek模型的优势所在,有数据、有对比、有图片,说服力极强。
部分答主截图
再往下翻翻,在一些不曾注意的角落,有一群人正就“AI话题”讨论得风生水起,诸如:
普通人如何抓住AI这个风口?
有什么用AI搞钱的野路子?
为什么感觉今年AI没有热度了?
中国公司为什么能在开源AI浪潮中脱颖而出?
国内大模型这么多,哪个最有前途?
......
既有谁都能说上一嘴,发表一两句看法的话题,也有专业性极强的AI知识分享。
比如,浙江大学计算科学与技术博士“傅聪Cong”预测,大模型的热度会走入冷静期,还抛出了“技术成熟度曲线”这一概念进行解释,引发了关于大模型价值的讨论。
我们还关注到开源社区HuggingFace首席技术官好奇“中国企业为什么能在开源AI中脱颖而出”,也看到有人分享AI重塑自己职场的小故事。
Julien Chaumond提问页面
这些讨论都来自最近知乎发起的“互联网破局者-2025互联网十问”。
2012年和2018年,知乎曾两度发起“互联网十问”活动,彼时,围绕移动互联网,引发了关于“手机”“互联网前途”“信息爆炸”诸多讨论。2025年,知乎重新推出“互联网十问”,这一次大部分的讨论都和“AI”相关。
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刘伟光提出了关于通用型人工智能的问题,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丁教和网友们一起探讨AI和职场。更多的从业者给出了具体的回答,AI大模型从业者曹宇、苏洋拆解了技术向的严肃议题......
一大批AI领域的专业人士都在本次活动中分享自己的观察、想法以及一手的AI技术和进展。
到底谁说AI没有热度了?AI在这可太热门了。
谢邀,人在知乎,刚学了AI
这一次不是玩梗,在知乎,我看到了与日俱增的AI浓度,也看到了更“硬核”的学AI方式。
第一次看到AI专业话题如此出圈,还是在微软(中国)CTO韦青开启的“我们距离实现真正的通用型人工智能还有几步?”圆桌下。
这个话题为什么这么热门?几个月前,Sam Altman直言掌握了AGI密钥,并且宣布2025年(对,就是今年)会出现AGI。
自从推理模型o1、世界模型概念出现之后,AGI成为了更频繁被提及的词。在AI领域,大家一边期待通用型人工智能(AGI)的出现,一边怀疑这是AI最大的泡沫。
不同身份的答主结合自身的经验,从行业、学界、技术等各个视角切入,进行了AGI知识的科普,几乎涵盖了全网最完整、最深度的分享。
比如,《微见》主播“秦旷”给出了AI大佬们对AGI实现时间的推测,自己预测还得10年AGI才会出现。知乎答主“苏洋”从起、承、转、合四个部分切入,提到只有将人才聚集一起才能加速AGI的到来。
“强化学徒”表示LLM就具备了AGI雏形,所以只要给大模型更加丰富的API接口,“它就可以破开伊甸园的枷锁,彻底凌驾人类世界”。
还有一条高赞的回答来自奇略科技的创始人“云天外”。
他以“大象装进冰箱”作为类比,解释了大家对于通用型人工智能的想象,是“有足够大的冰箱”,而事实上真正的AI是适应各种需求的产物,既可以装进庞大的大象,也可以装进长颈鹿、鱼、鸟等各种生物。
我看到最详细的一条分析,是大模型从业者“鹤啸九天”的回复。他从头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讲到AGI等级,并解答了现在大家最关心的“大语言模型是不是AGI”“最新的AGI研究进展”。
图片、数据和文字相结合的呈现方式,看上去就是一节关于AGI完整的免费课程。他们是真的想教会我AI。
除了极具现实意义的通用型人工智能话题,HuggingFace CTO Julien Chaumond提出关于中国开源AI的问题,得到了从业者们的热烈讨论。
此前,一张可视化数据图显示,阿里Qwen系列模型下载量在HuggingFace上一骑绝尘,达到了26.6%。中国开源AI的发展,也是在海外跑起来了。
AI模型的脱颖而出,也激发了社区网友们的讨论欲。
“傅聪Cong”提到,中国网民占世界55亿网民的20%,每天在互联网上贡献了海量的内容数据。这些数据同时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最宝贵的资产。
人工智能话题答主“桔了个仔”则认为,得益于国内市场和投资环境,可以能容纳多个开源模型同时发展,良性竞争。
答主“傅聪Cong”和“平凡”评论区
我目睹了各个AI大佬们不同观点的交锋,也见识到科技从业者们的“快乐瞬间”。
在义柏合伙人黎竹岩提出的问题下,有人分享了和学术圈大佬韩家炜教授共进早餐,消除大模型焦虑的故事,也有AI从业者亲手参与开发AI硬件产品,还有更多人在2024年追逐和探索了新的AI方法论……
一大波AI相关的专业人士在一问一答间找到了自己的赛道。普通玩家们不仅能学到点专业知识,还能掌握具体的实操方法。
比如,在播客厂牌声动活泼创始人丁教“面对AI引发的未来职业市场变化,如何选择值得持续学习的技能?”的圆桌下,答主“当年明日”分享了自己的AI学习路径,并推荐了知乎知学堂上的AI应用课程。
聚焦在某个具体场景的各种AI工具,比如,用AI搞定体制内材料的,AI PPT指令汇总的,如何完成数据分析等等,任何能够想到的职场AI技巧,都被答主们整理回复在这个圆桌下。
还有人总结了一些AI时代需要学习的技能和方法,消除大家普遍拥有的职场焦虑。知乎十年新知答主“程墨Morgan”认为重复性高、存在固定模式的技能不值得持续学习,投入到真正热爱的领域,自然就会发现其中的技能。
从AI搞副业的办法、AI制作红包封面到大模型技术、开源AI,各种吐槽、观点和圆桌,让你学懂AI,知乎大佬们可谓想尽办法。
AI相关内容超560万篇,
为什么知乎成了AI内容集散地?
无形之中,知乎已成为高密度讨论AI的社区。
以上周最热门的科技界盛会CES为例,专业人士的各种前瞻信息、现场直击都第一时间在知乎上出现。我们甚至看到了有答主分享自己参与“AI顶会”NeurIPS的学术成果和工作进展。
知乎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知乎AI相关内容累计有560万篇,累计问题超过87万个,参与创作过AI相关内容的作者数近169万,知乎的AI专业创作人群也在不断壮大。
除此之外,很多AI圈内人还会亲自下场回复提问,比如,AI大牛李沐、机器学习领域专家吴恩达、零一万物CEO李开复、面壁智能创始人刘知远等等,让知乎成了AI领域的重要讨论场。
在李开复谈论中国AI企业的评论区里,既能看到网友们高阶专业知识输出,也有围绕搭建AI智能体的小范围讨论。
另一方面,关注AI技术和应用的答主们不仅关注AI大模型的“涌现”,也爱聊显卡性价比和模型工具部署心得。他们输出了大量高质量的回复内容,相关内容频频登上知乎热榜。
算法、算力、数据既是AI领域的三驾马车,也是知乎上备受热议的“香饽饽”话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相关问题上诞生了不少独属于知乎的内容。“如何看待黄仁勋称发烧友不差钱,性能才是关键?”这一问题下,答主们对其的讨论涵盖了算力科普、游戏投资等等。
因而,如果我想对一个AI问题刨根问底,获得多角度的答案,知乎或许会是首选。
更重要的是,平台本身也在探索AI相关能力。2024年6月,知乎发布了AI搜索产品“知乎直答”。
据“AI新榜”发布的“AI新榜-AI产品榜”显示,“知乎直答”连续3月跻身国内榜前20,平均月访问量超300万。以知乎社区内容为核心的AI搜索功能,想重新发掘平台上的内容,给用户提供更高质量,且可以追溯来源的回答。
知乎上有大量这样完整、专业的问答和创作案例。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在“玩赚AI”的同时,还建立起了AI专业深度阅读的内容阵地。
正如知乎创始人、CEO周源提到,社区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讨论和交流的场景。故事及其叙述方式之于人的启发,有时远远大于直给的一个简单答案。